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32次非正式峰会将在韩国庆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已受邀出席会议并预计将发表主旨演讲。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的明天”。在百年加速变革、时代挑战重叠的背景下,“亚太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就是世人期待的“中国回应”中的“开放、融合”。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善若水”“欲立己必立他人,欲成就己必成就他人”“造福天下,方能造福本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言语的力量不仅在于逻辑的严谨,更在于情感的共鸣和文明的对话。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APEC会议时,以文化为桥梁,以哲学为引领,在重要讲话中善于引用中外观点。这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传达了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共同体、和平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引用了老子的话。 “上善若水,利万物不费力。”这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一滴水,利益万物。 “APEC成员国以太平洋海域为纽带。”我们有责任让太平洋成为真正的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共同见证和平、发展、繁荣亚太地区的活力和进步。”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经济峰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图片来源:新华社
“风吹白浪,雁点蓝天”。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将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比喻为21只齐飞的大雁。 “独花不成春,孤雁不飞。北京雁栖湖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驾驶着全球经济中飞翔的大雁,飞向更蓝更宽的天空。 ”
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秘鲁利马第三十一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引用了一句拉美格言:“只有造福世界,才能造福自己的国家。”这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立志立业”。f、你能帮助别人,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能帮助别人。”它揭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真理:国家利益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全球稳定和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这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当前,100年的全球变革正在加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开放指数持续下降。亚太合作还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亚太国家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正是通过团结、合作和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建设可持续的明天”。
构建开放包容的亚太合作格局,中国既是倡议者,也是践行者。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生态的大方向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努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消除贸易、投资、技术、服务流动的高墙,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大循环。绿色投资、减贫经验交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在将“造福世界”与“造福国家”的辩证统一诠释为实际行动。
展望未来,只有继续保持互信、包容、互利合作,才能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协调人:刘晓鹏、杨学波、陈振凯
协调员:李响、梁长杰、宋静思、李阳
文:曹树林
剪辑:让·雷南
纠错:朱丽